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思政通识齐发力 育德育知塑新局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与综合教研室开展融合交流会

发布者:冯媚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30日 09:43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课程之间的交流融合,推进通识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营造互学互鉴、互补互促、相融相助的良好氛围。2024年4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与通识教学部综合教研室于古剑书院龙泉会议室开展“思政+通识”融合交流会。此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贺铭钰老师主持,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及通识教学部综合教研室《欧洲文明的现代进程》课程相关教师参与。

199A0

会议伊始,双方分别就各自教研室的教学平台、课程建设、师资力量、特色活动等方面作了概要式的介绍,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互相学习借鉴,开拓教育融合新路径,共同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协同发力、共同育人。

随后,双方共同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并围绕“中西方现代化比较与授课”开展了主题发言。贺铭钰老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并从实现时间、价值取向、实现路径、最终结果四个方面对中西方现代化差异进行了阐述。通识教学部申雯心老师从工业革命影响视角对中西方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指出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跨度,尤其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显著推动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由于中国先后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机会,造成国家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并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热潮中把握机遇,极大提升了我国现代化水平。

32505

在课程建设交流环节,通识教学部毛致远老师表示,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融合,在讲解中西方现代化时不仅要准确把握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点与特点,还需对中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历史脉络以及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现代化差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丽娟老师认为,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打造高效课堂,两个部门应加强合作,共绘“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课堂建设,在探索思政课与通识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着力提升育人质量。

C60A6

双方教师思维交融、各抒己见、讨论深入、气氛热烈。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立影老师提出,增强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互联互动,充分发挥思政课课程价值导向功能,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彭玉玲老师指出,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课程创新,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推进课程创新融合,使课程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通识教学部王梓凡老师认为,应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模式创新,创设系统化与多元化相统一、创造性与实践性相协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王老师还表示,希望双方日后能进行常态化交流,在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书院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多合作、共发展。

421E8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两个教研室彼此间的感情,也为双方在课程建设、模式创新、资源共建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搭建了更好的合作平台。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通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点,更加密切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齐发力,塑新局。

文:冯媚

图:冯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