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和羹之美贵在合异 融合之美共生共创 ——马原教研室与综合教研室开展“思政+通识”交流融合会

发布者:徐玲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28日 09:04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的重要作用,形成互鉴互学、融通协同的良好氛围,2024年4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与通识教学部综合教研室于玉棠书院地心会议室开展“思政+通识”交流融合专题会。此次交流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綦江校区)陶辉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及通识教学部综合教研室《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相关教师参与。

13C4F4

会议伊始,陶老师介绍了现场参会教师以及教研室基本情况,并就此次交流融合会的主题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加强交流合作,共生共创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融合之美。

5F117

随后,双方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何苗老师提出,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中,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有效融入课程,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有效统一。黄必琼老师认为,“课程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设计,比如讲授人生价值时可以融入通识学科的拍卖概念,创设价值拍卖小游戏,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接着,通识教学部徐铖老师就《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围绕课程思政境况、课程思政方法、课程思政认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认为:“要促进通识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创新,教师需要进一步熟悉本科思政教育体系,系统构建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大思政通识教育体系,形成协同效应。”王诗源老师则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教学经验,她以“改革开放中的科斯定理”为题,从课程思政特点、内容、元素等方面进行展开介绍。

通过交流,双方教师感悟良多,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廖倩荣老师主张将课程思政全面、全方位地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基于课程思政+通识课程、教与学互促互进的特色质量管理闭环;叶和柳老师提出,要创设跨学科的教学形式,打破学科壁垒,大跨度、大尺度地实现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陈静老师进行了总结,陈老师指出,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协同育人,重在相互挖掘融通育人因素,找准协同契合点,《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本身就蕴含着唯物辩证法、道德观、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要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不在于讲授思政课程内容,而重在通过相关案例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同时,陈老师希望两个教研室的交流融合能常态化开展,达到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的目的,尤其在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实践基地活动的开展、书院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多交流共发展。

114145

本次“思政+通识”交流融合专题会的顺利开展,不仅增进了双方教研室的情感与友谊,同时也为双方教研室进一步合作融合奠定了基础。参与交流会的各位老师纷纷表示,会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挖掘通识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合点,推动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共生共创融合之美,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内容。

文/图: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