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探索跨课程融合育人的创新路径,5月21日下午2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联合新商科教学部齐聚鱼城书院,开展课程思政融合经验分享交流会。此次会议以“跨界融合 共育新人”为主题,围绕不同课程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展开交流探讨。
会议伊始,由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何林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指出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打破课程壁垒、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已成为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路径。

随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李阳老师以“构建思政共同体:从历史课堂到专业课堂”为题,分享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与淬炼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等院系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合作经验。他详细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嵌入专业知识逻辑、联系现实问题方面所做的尝试,强调“思想的深度来自历史的厚度”,指出课程思政融合的核心是启智润心、固本培元。

紧接着,新商科教学部消费心理学课程负责人邱宇常老师结合教学实际,介绍了其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融合的经验,分享了如何引导学生反思消费观念、弘扬节约精神、强化责任意识的具体做法。他提出:“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一种实现路径。”再后,新商科教学部网络广告课程负责人杨梦雅老师从“价值引领与专业素养的协同发展”角度,介绍了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传播伦理、提升媒介素养的实践经验。她指出,在新商科背景下,教师要善于从社会现实和行业变化中提炼思政资源,使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两位老师的分享,让参会教师对新商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如何进行融合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在新商科课中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多位新商科教学部教师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对思政课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课程如何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获得了不少可借鉴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会议在全体与会教师合影留念中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不仅为思政课程与新商科课程的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推动多课程共研共建开拓了新的视野。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各教学单位的交流合作,更全面构建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
图文:杨佳欣、毛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