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学校 “教育教学三提三创” 工作部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创新,2025年5月21日14:00,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与智能工程学院智能交通教研室在北山书院红岩思政馆联合举办课程思政专题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邹建平老师主持,两学院教研室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研讨。
活动开场,邹建平老师提出: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对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本质回归,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核心路径,更是培育“德技双馨”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接着,邹老师以“中日友好医院医生海飞事件”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重术轻德”现象背后的教育隐忧,强调“当专业教育过度聚焦技术传授而忽视价值引领时,极易催生‘精于术而失于德’的空心人才”。

在实践研讨环节,智能工程学院智能交通教研室主任冯铁成以《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为切入点,提出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以及课程申报等现实教学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邹建平老师结合中国高铁发展史,创新性提出“三链融合”教学策略:在国家战略层面,以“京张智能高铁攻克高寒禁区”案例为载体,生动诠释科技自立自强精神;在行业伦理层面,通过解析“信号系统安全冗余设计”,强化工程师职业底线思维培养;在地域特色层面,融入成渝铁路红色历史,传承红岩精神中的攻坚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教师也纷纷建言,建议聚焦“大国工匠”典型事迹、“重大工程”建设历程等鲜活教学素材,设计“技术攻关情景模拟”等,让价值引领如盐化水般自然浸润课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
本次交流活动是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实践探索。双方达成重要共识: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打破“学科壁垒”与 “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通过构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备课、联合授课,推动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双方教师表示,未来将锚定 “专业筑基、思政铸魂” 双向赋能目标,持续为培养兼具精湛技术与崇高德行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蒋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