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法治“剧本杀”解锁“沉浸式”普法新体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创意写作学院联合开展沉浸式教学模式探索

发布者:张思璐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16日 11:56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3日,一场以“法治剧本杀”为载体的创新教学活动于北校区廊桥苑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部分教师与创意写作学院师生共同演绎原创普法剧本《当牛做马的一天》,通过角色扮演、推理辩论等形式解锁“沉浸式”普法教学新模式,为法治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活动伊始,创意写作学院王一博老师就普法剧本《当牛做马的一天》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阐释:“单向宣讲易使法治教育流于表面,而剧本杀能够通过‘在场体验’激发深层思辨。”

剧本聚焦职场劳动纠纷、网络信息安全等现实议题,围绕剧本角色中的企业高管“power李”、“dan池”、“iphone陈”、“kk”及老板“栗子鸡”的矛盾冲突展开,通过劳资冲突、合同争议、版权侵权等情节设计,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化决策挑战。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通过抽签分饰角色,在近3小时的沉浸式演绎中直面劳务纠纷、舆论反转等法律困境,切身感受权力边界与责任担当的辩证关系,通过证据搜集、质证辩论及协商调解推动剧情发展。剧本通过高强度冲突叙事,将劳资矛盾、职业道德抉择等议题嵌入角色互动。创意写作团队打造的“庭审调解”高潮环节,借助模拟真实仲裁场景,促使参与者在举证抗辩中锤炼法律应用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老师纷纷表示,“剧本杀让师生在‘做中学’,体会法治思维如何转化为行动力。”

活动最终环节由DM(主持人)扮演的“仲裁员”对争议进行最终裁决,并系统解析各项法律依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法律知识应用能力”;“会将沉浸式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维权中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主任毕毓璟老师指出,“跨学科合作赋予法治教育更强叙事张力,使普法教育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让普法教育真正做到‘走新’更‘走心’。

从课堂理论到剧本推演,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法治剧本杀”以沉浸式角色扮演为载体,将法律理论融入模拟现实场景。学生在剧情推演中主动思考、深度参与,突破书本局限,在实践中深化法律知识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创意写作学院将持续深化合作,以创新驱动课堂教学改革,为法治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图/文:张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