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沥青大路,穿过郁郁树林,跨越时空,去遇见“英勇无畏、心系家国”的王朴烈士和“顾全大局、爱国坚强”的王朴母亲,回顾他们一心为国的一生,体味这座建筑的红色底蕴。11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北山书院,组织师生共计27人赴重庆北碚王朴烈士陵园纪念馆共同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活动。

一进入陵园内,师生们就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移步正厅,在解讲员的带领下,通过一张张黑白照片和烈士遗物,大家近距离了解了“英雄儿子 伟大母亲”“毁家纾难助革命”“狱中八条”“望子继志”“坚贞不屈,永不叛党”五个主题故事。同学们听得入神,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看到一个年轻的身躯在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动荡时代四处奔走,背负着救民于水火的重任。
王朴,又名王兰骏,1921年11月27日出生于重庆江北县(今北碚区)复兴镇一地主家庭。1944年夏考入复旦大学,参加由中共南方局青年组领导的《中国学生导报》,成为该校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45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的指示,王朴回到家乡,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创办了莲花小学、莲花中学以及接办志达中学作为革命活动的据点。1946年,他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江北特支委员、江北工委书记、重庆北区工委宣传委员兼管统战工作。1948年4月,因叛徒告密,王朴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于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西郊大坪英勇就义,年仅28岁。

青山埋忠骨,埋的是英雄先烈的血肉之躯;万世传英魂,流传的是革命先辈的英雄之气。参观结束后,一位同学说到:“他的英勇事迹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亦是传承者,红色必然亦是我们人生的底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先辈历史,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午,将自己的力量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图/宋珊 文/郭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