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同向同行促发展 融合融通绘新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联合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召开“思政+专业”融合交流会

发布者:陶辉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19日 19:46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教育理念的同频共振,努力构建校内思政教育的宏大格局,促进大思政工作体系的良性循环发展。2024年10月16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与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在玉棠书院地心会议室举行了“同向同行促发展,融合融通绘新篇”的教学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陶辉副教授主持,教研室主任陈静副教授、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任王强老师以及20余名教师代表出席。

首先,陶辉老师对双方参会教师进行了介绍,并对本次会议的背景、目的和概况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挑战,交流思政课程面临的“孤岛”困境,寻求有效的实践路径,实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力、协同育人,深入挖掘思政课在“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激发思政课的课堂活力和时代魅力,寻求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随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陈静副教授和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任王强老师分别代表各自教研室,介绍了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在课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等方面的经验,并就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静老师强调,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素质。王强老师则提出,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技术类课程,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思政教育的融入将为这一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王强老师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目前虽然仍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期望通过本次的融合交流活动,深入且全面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与专业学科知识有效结合,以培养出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同时,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并非短暂的需求,而是长期的历史使命。因此,类似的经验交流活动应定期举行,以协助教师持续探索和完善课程思政的构建方法,寻找到更加科学、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

接下来,与会教师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代表李沾意老师就课程融合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提出了从哲学思想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理念、创新思维与实践等方面寻找融入路径的建议。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代表黎佳钇老师提出了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思政的路径和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与会教师围绕这些建议和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陈静老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她指出,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对如何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她鼓励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同时,希望两个教研室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总结本次交流会的积极成果,今后开展更多形式丰富的深度合作,为教研室高质量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文:陶辉

图:叶合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