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凝聚青年力量。2024年9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綦河书院开展了2024-2025学年中国故事大讲堂第1期之“提灯揽月汇清欢,非遗花灯庆团圆”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贺铭钰、简云丹老师主持,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升本1班、虚拟现实技术1-2班60余名同学参与。


活动伊始,师生共同观看了非遗文化双语短片《惊艳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灯会》。随后,在贺老师的带领下,系统研习了花灯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种类、民族特色、文化价值和传承现状,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福纳吉,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更彰显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简老师则是从选材、裁度、扎骨架、糊纸等方面讲解了花灯的制作工艺。


实践环节,师生利用现有材料,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制作莲花灯、宫灯、兔子灯、鱼灯等不同种类的花灯。两位老师深入学生制作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针对同学们不清楚的工艺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从设计、剪裁、粘贴、糊纸以及绕灯,每一步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汗水和智慧。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学习、互相交流,把传统花灯工艺与现代创意审美相结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花灯作为非遗文化之一,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精神追求。这些工艺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非遗工艺,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文化的脉动,从而加深对自身文化根源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是对传统技艺的延续和创新,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将不断推动更多非遗文化进书院、进校园,让大学生们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坚定文化自信、用创新逐梦,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马院力量、青年力量!

文:贺铭钰
图:中国故事大讲堂项目组
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綦河书院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