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岩精神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

发布者:李明月、李传蓉 [发表时间]:2024年06月17日 18:01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历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2024年5月29日下午2时,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重庆市歌乐山渣滓洞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李传蓉、李明月、吕柔倩三位老师联合鱼城书院追溯红色历史,弘扬红岩精神,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渣滓洞看守所,又称“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监狱”,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开满梅花的歌乐山麓。原为上世纪20年代由程尔昌开办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渣滓洞”。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势险峻,地形隐蔽,将其改为看守所,江竹筠等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都曾被囚禁并牺牲在这里。

渣滓洞,是我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场所,是烈士们以身证道的见证,也承载着对后人的警示。这个曾经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地方,如今已成为重庆最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感受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们一行30余人,首先参观了渣滓洞内的历史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革命先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坚守信仰、英勇斗争的感人场景。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不时提问和发出感叹,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随后,师生们来到了渣滓洞遗址区。这里曾经是革命先烈们被关押和迫害的地方,如今已经修建了展示板,在这里师生们看到了“11•27”大屠杀、“铁窗诗社”的成立、一封封家书……对先烈们的感人事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先烈们忠贞不屈、慷慨赴死的伟大精神有了更系统的感悟。活动在师生们的驻足沉思中落下帷幕。

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含了坚定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斗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些精神内涵的力量,纷纷表示,要将红岩精神内化为自己学习工作的动力源泉,珍惜美好生活、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 李明月 李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