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双师研讨启智慧 协同育人共赋能——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通识教学部“思政+通识”融合交流专题会

发布者:靳银霞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07日 10:30 [来源]: [浏览次数]:

为促进教师教学业务交流,同时积极响应我校“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年”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与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于4月24日13点在南湖书院圆桌会议室,开展了以“思政+通识”为主题的课程思政融合交流专题会,本次活动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靳银霞老师主持,双方教研室共计20余名教师参加。

会议伊始,靳银霞老师对通识教学部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表达了真诚感谢和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大致议程。双方教研室主任分别介绍了教研室课程开设情况,并一致认为两个教研室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互补之处,希望通过本次融合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未来双师授课、课程融合的多元路径。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由通识教学部的两位骨干教师分别就《生命科学中的伦理》与《幸福课》两门课程做课程思政元素及案例分享。向小雪老师围绕课程简介、教学思政重点、教学设计、考核重点等方面就《生命科学中的伦理》做了课程思政分享,并重点从个人修养、理想信念、职业素养三方面分析了《生命科学中的伦理》的思政教学目标。

向老师分享结束后,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宋珊老师进行了点评,认为《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程对于思政元素的提炼已经非常全面,并对课程的具体融入也提出了两点意见:在讲生命伦理和公共伦理版块时建议结合时事热点,从伦理学角度思考公共卫生事件,培养学生关爱生命,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基因伦理和军事伦理版块可以融入科技的正确应用、法律意识等元素,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建立守护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情怀与社会责任意识。

黄晓艳老师围绕《幸福课》中“信念与乐观”这一章节内容做了课程思政元素及案例的专题分享。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运用新媒体技术,组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在线课堂,从心理学角度以星座实验、巴纳姆效应引出主题,并结合“皮革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阐释了信念的力量,同时引入“张桂梅——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这一案例,深化课程的思政元素。

黄老师分享结束后,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靳银霞老师参与了讨论。靳老师提到,黄老师整堂课案例丰富,互动形式多样,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探讨了信念与乐观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信念与乐观》这节课可以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积极地人生态度、辩证对待人生矛盾、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等内容互为补充,同时也可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议第二个议程是围绕“思政+通识”交流融合主题进行“双师授课”的展示(以《幸福课》课程为例)。首先,科学教研室的杨倩老师“以无缝衔接、如果你真的爱我、谁叫你是我男朋友呢”等常见的错误恋爱言论为导入,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讲授了错误恋爱观的基本表现,同时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了错误的恋爱观的负面影响,阐明了正确的恋爱观。接着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姜丽老师从恋爱中的道德规范着手,以恋爱中要避免的误区及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为内容,强调要建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及勇于承担恋爱关系中的责任与担当。两位老师从不同学科角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同时借用丰富案例及视频于无形中传递出着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双师示范课后,与会老师纷纷围绕本次双师示范课进行了热烈交流。

此次“思政+通识”交流融合专题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老师们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经验交流。在未来的工作中,双方将总结融合经验,利用好已搭建的交流平台,实现交流合作的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协同育人成效。

文:靳银霞

图:梅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