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榜样之光映初心 使命担当铸新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菁英讲堂分享(第14讲)

发布者:何林 [发表时间]:2025年06月11日 19:35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新时代育人路径,5月21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在鱼城书院头脑风暴室成功举办了第十四讲“菁英讲堂”分享活动。本次讲堂由何林老师主讲,她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道德修养与教育使命”为主题,结合舒携溺教授和李晓龙老师的感人事迹,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了新时代思政教师的成长方向与责任担当。

何林老师以“榜样力量”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舒携溺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深耕成果以及李晓龙老师在传承国学经典方面的贡献。何林老师强调,两位优秀教师以其日复一日的学术坚守,深刻诠释了思政工作者作为“麦田守望者”的育人情怀和作为“理论攀登者”的探索精神,为团队树立了知行合一的标杆。

围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何林老师从三个维度深入阐释了思政教师修养的核心内涵:政治素养必须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师德情操要严慈相济,以仁爱之心润泽学生;学术底蕴则需深耕理论,坚守“马院姓马”的根本原则。在提升路径上,她提出了“制度化学习、常态化反思、榜样化引领”的三位一体策略,旨在推动教师形成“学习—教学—反思—改进”的专业成长闭环。

针对课堂教学革新,何林老师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倡导突破传统讲授模式。她建议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长征路”等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课堂体验;同时,联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促进理论教学与社会体验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此次分享为思政教师队伍明确了“以榜样为镜、以修养为基、以创新为要”的发展方向。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舒携溺教授、李晓龙老师为榜样,积极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在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大思政课”建设中不断探索新路径,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文 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