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4月23日14点4103教室召开了中期师生座谈交流会。此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李阳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携学生代表参加。

聚焦学生关切,直面教学难点
会议伊始,李老师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强调了本次座谈会在促进教学相长中的重要性。随后,李老师就前期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了系统梳理,谈到反馈的课堂教学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堂上存在玩手机的现象,影响了听课效果;二是个别教师课堂互动较少,氛围不够活跃;三是个别教师上课语速过快或过慢,影响了对知识点的吸收;四是认为课程知识点较多,把握知识重难点有困难;五是对于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同学们希望教师们能够进一步剖析,提升理解和消化。

教师分享经验,共探改进方案
针对“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杨佳欣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三点改进措施: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下国际国内时事热点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增强课堂吸引力;二是挖掘学生兴趣点,在课程设计中加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话题;三是加强课堂管理,通过随机提问、小组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专注课堂。杨老师表示:“理论教学既要保持深度,也要让知识‘接地气’,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针对“知识点多、重难点不突出”的问题,李老师强调教师需进一步优化教案设计,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重点标注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针对“语速过快或过慢”的反馈,多位教师表示将调整授课节奏,注重知识点逻辑连贯、语言抑扬顿挫与前后内容衔接。而对于如何进一步理解掌握教学重难点,李老师建议不仅教师要做好相关讲授,也希望同学们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鼓励同学们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攻克难关。现场各位教师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并不时与同学们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心和努力。



会议最后,李老师总结发言指出,本次座谈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教学反馈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持续助力各位同学深学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此次中期师生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为教师们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图/文: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