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4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智能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优化提升研讨会”。双方教师代表围绕智能工程学院编写的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优化路径,提升育人实效。

会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宋珊、李潇潇两位教师对智能工程学院提交的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进行了系统审阅,结合思政教育目标与学科特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会上,智能工程学院晁晓洁老师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背景与目标进行了说明,并请教师代表结合审核意见,就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案例设计、评价机制等具体问题提出疑惑。晁老师首先就《电力电子技术》这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宋珊老师逐一进行解答,她还结合具体课程案例,阐释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科技伦理等思政元素自然嵌入工科专业教学,避免“贴标签”式的生硬灌输。
随后,在自由讨论环节,智能工程学院教师进一步提出了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如何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前沿技术课程中体现政治认同?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理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从多角度给出了建议,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故事为载体、以实践为延伸”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双方一致认为,专业课程需结合行业发展动态与社会需求,挖掘学科发展史中的思政资源,将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等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

此次研讨会是两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双方将持续加强联动,推动课程思政从“有形”向“有效”转化,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注入新动能。
图/肖欣欣 文/李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