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校师生商科思维,拓展国际视野,2025年4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于梅若207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以“看达利欧人生哲学,解锁成功‘底层密码’”为主题的大咖阅读分享会。本次活动由包渝珏老师主讲,教研室部分老师和2024级学生代表共同解析瑞·达利欧《原则》一书中“痛苦+反思=进步”的底层逻辑,为青年学子提供可复制的成功路径。

包老师以达利欧的创业史切入,揭示其“从失败中淬炼原则”的成长轨迹:12岁用送报纸积蓄投资股票、哈佛MBA毕业后在华尔街摸爬滚打、1975年创立桥水基金却因误判经济危机险些破产……她强调,达利欧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每次挫折转化为“数据资产”——1982年危机后,他建立“错误日志”系统,将30年投资经验拆解为200余条可复用的决策原则,最终打造出年均回报超20%的“投资神话”。
接下来包老师将《原则》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三重密码”:第一重密码为拥抱现实,在痛苦中进步。达利欧提出“痛苦+反思=进步”公式,强调“真正的成长始于直面痛苦”。他以自身经历为例:1982年危机后,他通过压力测试、情景模拟等工具,将失败转化为“决策算法”,最终总结出“风险平价模型”。包老师指出:“当代青年需学会用‘科学思维’解构挫折,而非沉浸于情绪化抱怨”。第二重密码为制定五步法则,让目标落地。达利欧提出的“明确目标→诊断问题→规划方案→执行计划→复盘迭代”五步流程,被称为“目标实现的操作系统”。她以“考研”为例拆解:需先通过SWOT分析明确自身定位(如“双非院校学生冲刺985”),再针对性制定学习计划(如“每日6小时高强度复习+每周模拟考”),并通过“错题本”“进度表”等工具确保执行。第三重密码为充实原则数据库,构建个人“操作系统”。达利欧将原则分为“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前者如“极度透明”“拥抱极端真相”,后者如“创意择优”“可信度加权决策”。包老师建议大家可尝试建立自己的“原则数据库”,将“早睡早起”“每日复盘”等习惯转化为可量化的规则。

本次分享会以“原则”为锚,在未来的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正如包老师总结所言:“《原则》不是成功学的速成手册,而是帮助我们建立‘思维操作系统’的工具书。”她鼓励青年学子:“当你们面对人生选择时,请记住:原则是抵御焦虑的盾牌,是穿越周期的指南针。”
图/文 包渝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