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团队教师教学基本功、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3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专题磨课活动。本次活动以“以研促教、以磨提质”为宗旨,由团队带头人靳银霞老师主持,曾林老师以“历史故事的引力波——抗美援朝决策的对比教学实践”为主题进行教学展示,深入探讨历史比较法在思政课堂中的创新应用。

教学展示环节中,曾林老师紧扣课程特色,提出通过多维度历史事件对比强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的理解。他以“抗美援朝决策”为切入点,构建起“决策背景 —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决策结果”的四维对比框架,将 1950年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抉择与1894年清廷甲午战争决策进行跨时空分析。通过历史情境的生动再现与决策逻辑的深度剖析,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执政理念,又揭示了科学决策与坚定信念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历史叙事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为进一步阐释对比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曾林老师还延伸剖析了多个典型案例: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纵向对比轴线,系统梳理党在基层治理中的历史智慧传承脉络;通过“太平天国土地改革”与“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横向对比分析,解析科学理论指导与群众路线对改革成败的关键作用。案例将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有机串联,既增强了课堂思辨性,又为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提供了学理支撑。

研讨环节中,靳银霞老师高度评价曾林老师的教学设计,认为历史对比法通过时空纵横的对照,既突破了传统思政课“照本宣科”的教学困境,又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构建起历史与现实的认知桥梁,实现了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教学团队还围绕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史实阐释的准确性、课堂节奏的把控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本次磨课活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为团队教师搭建起了互学共进的教研平台。未来,教学团队将持续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堂从“理论灌输”向“价值共鸣”转化,为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注入持久动能。
图文: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