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两会精神启课堂 磨课精研铸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教学团队开展“菁英讲堂”分享暨第五次磨课活动

发布者:靳银霞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2日 10:13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时代命题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于3月26日15:30在4101教室开展“聚焦全国两会精神·共探思政课教学融合之道”专题分享与磨课活动。活动以“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等时代命题为切入点,将理论学习、案例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历史逻辑—政策解读—青年行动”递进式教学链条,着力提升思政课堂的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领力。

活动伊始,靳银霞老师以“两会精神的历史映照与时代价值”为题,深度阐释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战略部署。她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当好“两会精神传播者”与“学生成长引路人”的双重角色,在教学中要锚定“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自信”三大坐标,通过历史经纬与现实维度的有机串联,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轨迹。

在磨课环节,靳老师以“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密码”为主题进行教学展示。她将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艰辛历程、钱学森归国科研的赤子情怀等历史场景,与“蛟龙”探海、“嫦娥”揽月等当代科技成就进行对照分析,全景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壮阔图景。通过设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辩证关系”“新时代青年如何担当科技报国使命”等思辨性问题,靳老师引导学生领悟“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层逻辑,激发投身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

在研讨环节,团队教师围绕“思政课与两会精神深度融合”展开多维讨论。经过深入交流,团队达成共识:可采用“历史场景复现—现实案例对照—未来使命展望”的三阶教学法,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叙事主线,通过对比洋务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战略等案例,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


本次专题分享与磨课活动有效深化了教学团队对“两会精神进课堂”的理解。未来,团队将努力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教学元素,持续拓展“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贯通路径,为培养“有历史担当、具创新精神、怀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图:杨佳欣

文:靳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