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全体教师在4105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第一章教学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邹建平老师主讲。

会上,邹老师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从历史纵深、理论创新、实践突破三个层面构建教学框架。在讲解过程中,邹老师借助丰富的历史案例,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 和 “人民的选择”,清晰点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详细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体现和发展脉络,助力教师们对课程理论内涵形成更为系统、深刻的认知。
同时,邹老师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思路。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点须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来阐述。可以通过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生动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二,要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外国现代化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三,从“五史”的视角理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也构成一个重要切入点。

磨课中,邹老师强调需要用好超星学习通系统,以超星智慧教学平台,作为数据中枢实现教学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AI学情分析精准定位学生认知盲区,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探索提升理论知识知晓度,学生价值认同度,教学评价满意度。
本次磨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参与教师表示,邹老师“既授教学之‘鱼’更传授课之‘渔’”的示范模式,特别是在知识逻辑衔接、重难点转化等,为提升课程思想性、亲和力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图/文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