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培训强师能,转训共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转训会

发布者:毕毓璟、皇淞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21日 12:00 [来源]: [浏览次数]: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突出教师培养培训实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各项工作的水平,达到“一人研修,全体收益”的目的,10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组织开展了教师培训转训会,本次转训会由毕毓璟、皇淞两位老师承担,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会上,毕老师结合全国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培训——“青苗计划”八期培训所学内容和自身感悟,为教研室教师进行了转训。

毕老师介绍到,“青苗计划”八期培训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历时五天,共计48个学时,内容丰富,设计合理,涵盖了专家报告、朋辈引领、微格训练、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

专家报告中,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委员、“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报告,并就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学员们交流。全国高校马院联盟首席培训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熊晓琳教授主讲《教学能力提升的三个层面》。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教授主讲《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工作的感受和思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厚羿教授主讲《申报课题的方法与技巧》。

朋辈引领环节,由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任瑞姣老师做教学展示和参赛经验分享;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宁做课程展示并就《新时代思政青椒要树立的四种创新意识》围绕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虚拟仿真技术等新兴手段,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进行介绍交流。

在实践教学环节,大家前往香山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研学活动。

微格演练环节,熊晓琳教授精准为各青年教师“把脉诊断”教学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帮助大家提升教学能力。

毕老师表示,此次培训站位高、落地实,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解读,又有真材实料的授课技巧,此次学习收获满满,今后会将所学所思运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本领,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接着,皇淞老师就参加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培训班”,结合个人感悟,向教研室老师进行了转训汇报。

皇老师介绍到:本次培训邀请了三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他们分别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乾元教授、龚玉敏教授以及周绍东教授。三位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

培训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其中,张乾元教授负责讲授第一、二、三章的内容。他运用生动的案例和严谨的逻辑,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张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又关注现实的针对性,使参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龚玉敏教授则负责第四、五章的教学任务。她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龚教授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图表,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让参训教师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周绍东教授则承担了第六、七章的讲授工作。他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周教授的讲解高屋建瓴,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皇老师表示,此次培训让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转训交流活动,不仅使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收获颇丰,也通过转训的形式开拓了教师的理念与视野,达到了“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的培训效果,真正做到了在培训中获益,在交流中提升。

文:毕毓璟、皇淞

图:肖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