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历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5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与綦河书院联合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暨重庆工业博物馆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覃志蓉、李清泉两位老师带队,綦江校区各专业3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重庆工业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依托重钢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建设而成,由主展馆、“钢魂”馆以及工业遗址公园等室内外公共空间工业展品装置式陈列共同构成。博物馆围绕近代以来重庆工业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重庆对外开埠后民族工业的振兴,以及重庆工业为中国抗战、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是重庆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打造的重大文化设施,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和创意产业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走进博物馆,详细了解重庆工业为祖国建设和重庆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通过参观机器设备、生产产品、文献资料、音像资料、专利技术资料、生产工艺、商标广告、生产生活用具用品等具有标志和典型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物品,以及重庆近现代工业发展在起步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巩固时期、三线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直辖时期等六个历史阶段的有关文物及展品,了解了百年来重庆人民群众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

通过对重庆工业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钢魂”文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工人敢于奋斗、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优秀精神,也为重庆百年工业大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通过实践活动教学,也使同学们明白了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这一定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同时看到了老一辈工业人为推动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勇于奋斗、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优秀精神,激发了同学们学好专业、立足专业、勇于创新的决心,激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工业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覃志蓉
图:李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