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教育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025年5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李潇潇、姜丽、郭路平三位老师组织带领二十五名学生代表,前往重庆合川陶行知纪念馆开展了一场题为“传承行知精神,践行教育初心”的实践教学活动。
陶行知纪念馆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馆内的展品不仅承载着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更见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共同育才救国的壮阔历史。师生们首先步入纪念馆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方600平方米的荷花池——周子池。其名由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濂溪先生)所取,陶行知曾在此写下《荷叶歌舞》,以“出生污泥,污泥不能染”的歌词勉励学生修身立德。池畔的陈列馆门匾由前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两侧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浓缩了陶行知毕生的教育理想。

师生们随后踏入馆内,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有六个展厅的200余件珍贵展品,系统呈现出陶行知的生平与教育思想。序厅以陶行知雕塑和名言警句开篇,一、二展厅展示其留学归国后致力于平民教育的历程;三展厅重点呈现育才学校校史,复原了教室、寝室等历史场景,陈列着师生使用过的书籍、教具及抗战时期的宣传画。四展厅藏有陶行知的剃刀、鞋拔、针线包等生活用品,以及手稿原件、书信等,生动展现了他“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也展现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五展厅集中展示了中外名人对陶行知的评价,包括宋庆龄“万世师表”的题词。师生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深刻感受到陶行知先生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参观最后,大家驻足于陶行知铜像前,那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箴言犹在耳畔。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对一位教育家的缅怀,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陶行知“以教育改造社会”的理想,依然为当代教育者提供着深刻的启示——唯有扎根生活、心怀家国,方能培育出真正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图/李潇潇、姜丽 文/郭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