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2025年5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组织30余名学生赴重庆邮电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一场题为“科技赋能:让红色记忆‘活’起来”的“行走的思政课”。此次活动由陈静、肖欣欣、黄漫三位老师带队,带领同学们沉浸式体验红色通信的峥嵘岁月。

重庆邮电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内首个以红色通信为主题的数字化实践教育基地。中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生动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利用通信技术突破封锁、传递情报、保障胜利的壮举。从长征途中“半部电台”起家的通信事业,到解放战争时期密电码破译的关键突破,红色通信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与信念的象征。中心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设计和高仿真交互设备,让历史事件“可触、可感、可参与”,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科技报国精神的重要基地。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走进“红色通信历史长廊”,通过全息投影和动态影像,直观了解了通信兵在极端环境下架设线路、传递情报的艰辛历程。随后,现场师生分组体验了多个沉浸式项目。在“深山里架起的‘信息高速路’”中,学生戴上VR设备,化身通信兵,在虚拟场景中完成高难度任务,感受技术突破的震撼;在“情报工作的破解电报”环节,通过模拟电报机和解密程序,大家亲历了历史中惊心动魄的情报战;而“半部电台”互动展区则以实物复原和AR技术结合,再现了革命年代通信设备的简陋与伟大,大家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切体会到“一部电台抵千军”的战略意义。

活动中,现场师生还结合红色通信精神与当代科技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思政课突破了时空限制,让红色历史“活”在当下,这种沉浸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引导同学们积极将个人成长融入科技强国的征程中。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多种融合教学模式,打造更多场景化、互动化的思政课堂,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为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多动力。
图/肖欣欣 文/黄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