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改革 >> 行走的思政课 >> 正文

法治课堂新阵地,法院旁听启智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綦江校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

发布者:潘家玲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14日 16:20 [来源]: [浏览次数]:

初冬晴日暖阳照,云淡天空高远清。为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助力学生更为直观地体悟法治力量,2024年11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瀛溪书院,组织学生赴綦江区人民法院,开展以“法治课堂新阵地,法院旁听启智慧”为主题的法治实践活动。此次法治探索之旅,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陈静、唐翎月、潘家玲以及瀛溪书院陈佳俐等四位老师带队,来自不同专业的35名学生共同参与了这场别样的法治课堂的学习。

此次法治活动分为两小组,同时开展不一样的法治体验。其中一组,由20余名同学组成,在第十一审判法庭旁听了一起社保缴纳的民事纠纷案件的庭审。走进法庭的那一刻,现场严肃的氛围便让同学们不自觉地安静下来,心中涌起对法律神圣感的敬畏。庭审开始,原被告双方依次入场就坐,法官身着法袍,端坐在审判席上,那庄重的形象彰显着法律的威严。随着庭审程序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在法庭上的陈述,以及辩护律师据理力争的辩护,仿佛让同学们看到了法理与情理之间的激烈碰撞,那是两种力量的交织与抗衡,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双方的发言,一边认真思考着案件里那些复杂曲折的情节,一边用心记录着关键的法律知识点以及重要的庭审环节,现场师生都沉浸在这场生动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法治课堂之中。

案件庭审结束后,法官助理语重心长地借此给同学们进行了案件分析及法治教育,警示同学们要学法守法遵法。尤其是同学们在面临毕业就业阶段时,更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能找体制内工作的幌子进行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就业,增强法治意识,避免陷入违法的陷阱之中,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通过这次旁听,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社保诈骗这类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也明白了法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性。2023级电影制作2班于蓉蓉同学感慨地说:“以往在书本上学习法律知识,总觉得有些抽象,今天亲眼目睹了庭审过程,才真切地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每一次辩论都是在捍卫公正,真的太震撼了。”

另一组的10余名同学,则开启了法治工作体验之旅。在法警的带领下,同学们先是参观了法警们平日里工作的场地,近距离地了解了法治相关工作的详细流程,知晓了各类相关工具的具体运用方法,清楚了法警日常肩负的工作职责。不管是维护法庭秩序,保障庭审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还是负责押送犯人等诸多重要方面,每一项工作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容不得丝毫马虎。随后,同学们开始了体验。他们模拟法警检查进入法庭人员的随身物品,认真细致地排查,确保不会有任何违禁物品被带入法庭。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安保技能,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有效方法。虽说这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体验活动,但同学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法警工作的严谨性。参与体验的同学们纷纷感慨道,以往总是觉得法警的工作不过就是在庭审时站在一旁维持一下秩序罢了,没想到其背后竟有着如此之多的责任,还涵盖了这般细致入微的工作内容。

同时,法治工作体验组还体验了模拟法庭。在工作人员专业细致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法庭程序以及法官、律师、书记员、公诉人等不同角色的职责。2023级健康与管理2班的谭欢炀同学分享道:“我特别有幸能够在模拟法庭中承担法官这一重要角色。当我真正代入这个角色去参与整个过程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它所自带的那种肃穆感与公正的力量,相关法治认识较之前有了极大的增强。”许梦婷同学也深有感触地说道:“这次的体验活动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法治工作者并不单单是法律条文的执行者,更是公平正义的忠实守护者。他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诠释着对法律的忠诚,为司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真的太了不起了。”郭禹萱同学则满是感慨地说:“这次别开生面的法治活动,让我对法院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更加尊重与敬畏了,同时也让我对法律越发恪守于心。对于我自身而言,这次经历更是一种激励,我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能够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有用之人。”

这次法治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以法院为新阵地,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无论是旁听案件,还是体验法警工作,都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让同学们更加自觉地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这一活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添上亮丽一笔,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教学更具活力。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生动且意义非凡的课堂出现,不断丰富同学们的学习体验,助力培养出更多具有法治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文:潘家玲

图:陈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