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事迹,弘扬红岩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10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綦江校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陈蕊、刘玥阳两位老师带队,罗焕、钱雨、黄星淇等32位同学参与。

走进白公馆,一面橙黄石门印入眼帘,“香山别墅”四字格外显眼。白驹自诩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以白居易的号“香山”为名,刻“香山别墅”于公馆正门之上,门柱刻有“洛社风光闲处适,巴江云树望中收” 。1939年10月被国民党特务戴笠实地查看后重金买下,改为军统局重庆临时看守所,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防空洞改为刑讯室。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该旧址被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抗战胜利后,又改为特别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近30人殉难,仅20人脱险。白公馆院内的墙上写着“进思进忠、退思补过”、“正其宜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时刻警醒和教育着人们。

冰冷的镣铐,昏暗的牢房……将我们带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动荡年代。同学们走进白公馆,认识了小说《红岩》里那些没出现过名字的烈士,了解了《红岩》中没有描写的细节,看见了“小萝卜头”住过的狭窄的小房子,看见了关押杨虎城将军的房屋,看见了宋绮云被杀害的场所,看见了黑暗阴森的地牢,看见了触目惊心的刑具,回想当年被囚禁在这里的革命者所遭受的每一天,都让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通过听取讲解员的详细解说,同学们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在白公馆的每个角落,同学们都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信仰而战的气息,心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时不时驻足凝视着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这些文物和照片不仅记录了革命者们英勇斗争的历程,更传递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无私的奉献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新时代的实际情况,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陈蕊
图:陈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