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优势和阵地功能,5月29日下午3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王成宇、廖洪瑶两位老师带领各学院20余名学生代表,前往红岩文化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红岩文化室包括《千秋红岩》展览厅、红岩图书阅览室、红岩音像放映室、革命文化互动体验室。文化室主要的内容分为两个重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红岩的英烈,红岩的革命烈士就是红岩文化;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合川当地牺牲的革命英烈。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同学们重温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驻守的8年时间里,为争取政治民主和抗战胜利以及战后中共光明前途而作出的牺牲与贡献。包括千金散尽为革命的王朴、八条意见铸忠魂的罗广斌、宁官不屈的许晓轩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和浩然革命正气。大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宝贵的陈列物品前驻足观看,对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让每位参与者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回顾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岩历史。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红岩精神仍然是鼓舞青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励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宝贵财富,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激励自己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文/图:王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