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下的花环》这一电影中每一幕画面都给人一种直击人心的震撼,带给人思想的洗礼和感情上的陶冶。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九连战士们在对越自为反击战中担任尖刀排英勇奋战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很多鲜活的人物:战士们爱戴的连长梁三喜同志,在攻占主峰时为了掩护战友,为国捐躯;心直口快的副连长靳开来同志,在前线战士们严重缺水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以及违反纪律的风险,为了给同志们带来甘蔗,带来胜利的希望,自己却壮烈牺牲。在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他是军长唯一的儿子,却没有因为出身不同,毅然挺身前线。电影通过对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一个连级单位在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的人和故事的刻画,把国家情怀、社会运动、复杂人性杂糅在一起,凸显了相对全景与真实的时代面貌,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过往的态度、现实的应对和美好将来的期待。
连长梁三喜其实就是一个内心明白但怯于表达的普通人,他的两个哥哥一个牺牲于抗日战争,一个亡于文革动荡,父亲也在“文革”期间受过伤并落下了病根与秀儿结婚后又聚多离少,秀儿一人承担了赡养家中老小的职责。面对军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他虽然心中明白,却几乎从不直面批判这些不公现象。副连长靳开来却是少数敢说真话的人,他敢于直言军中不公平的现象,也自知自己不受营团上级的喜爱,虽军事素质极为过硬却任途不得志。还有指导员赵蒙生,典型的高干家庭中沾染享乐之气的子弟;小北京及雷军长,不忘初心始终红心向党的高干代表;段雨国与何小柱,两种迥异的基层风气代表。面对战争,他们义无反顾地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自问中国如今为什么可以如此的安定与繁华,百姓为什么可以幸福美满地安居乐业。近些年一直宣传老革命精神,但是总归还是不太深入人心,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辈,过分的受到现代文旅的影响,完全不清楚,也不想去清楚老一辈人民子弟兵与革命家的事迹与精神。其实我认为,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传承,传承那些美好的精神,传承那些中国人之所以能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认为,不仅要有“仰天长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霸气;还需要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拳拳报国之心。
近代中国多磨砺,但星火总能燎原,生生不息,大概就是因为有了传承。威胁与恐吓是吓不到我们的,机枪与大炮也是打不倒我们的,愿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的脊梁,永立于世。
2024级体育与经济管理专升本6班 胡蕾
指导教师:高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