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改革 >> “红色光影”学堂 >> 正文

观《我的父亲焦裕禄》有感

发布者:荣贵阳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9日 08:18 [来源]: [浏览次数]:

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影片时,我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个无法平复的疑问:那被儿女热切期盼着的身影,究竟被什么力量拖住了脚步?荧幕上焦守云清澈眼眸深处那份无声的等待,不单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它悄然牵引出影片最撼动人心的矛盾——在兰考人民心中如太阳般闪耀的父亲,为何在家中却总是一个模糊的“缺席者”。

电影以质朴真挚的女儿视角,将焦裕禄还原成一位有血有肉的父亲。他常被风沙与职责的沉重裹挟着迟归,错失家中太多温馨的餐桌;公务缠身,甚至女儿生日之时也难有完整陪伴。这些日常的“缺席”,在女儿眼中成了挥之不去的遗憾。然而在另一面,影片又悄悄展现着焦裕禄作为父亲更深远的存在。他拖着病体,不厌其烦为女儿修理收音机,在灯下耐心讲解物理原理;他更以自己为灯,在女儿遭遇困境时,用“当所有人都把你当笑话的时候,更要像泡桐一样,迎着风沙挺直腰杆”这样沉甸甸的话语,为女儿注入人生信念,点亮一盏不灭的心灯——这并非普通意义上的陪伴,却铸成了生命深处最坚实的丰碑。

焦裕禄的“缺席”,非但不是爱的匮乏,反而是他以“大爱”超越“小我”的悲壮抉择。当兰考人民被饥饿与风沙所困,他心中那架天平早已不由自主倾向了千千万万陌生而苦难的“儿女”。在影片中,他一次次选择走向荒野、走向风沙深处,在人们最无助之时伸出双手。他如同一棵坚韧的泡桐树,将根深深扎进贫瘠的兰考大地,为百姓遮挡苦难的风沙。这恰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焦裕禄正是将这份关怀拓展至“无穷远方”的践行者,其“缺席”反成为他博大父爱最深刻的证明——他舍却小家餐桌上的温情,是为了让千千万万家庭在土地上种出希望的麦穗。

影片结尾,女儿焦守云轻轻擦拭父亲那辆破旧自行车,仿佛在拂去岁月尘埃,却拂不净心中日益清晰的身影。那一刻我豁然明白:焦裕禄虽在家庭日常中“缺席”,却用燃烧生命的方式,在女儿灵魂深处和兰考土地上立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精神丰碑。这种“缺席”,是生命价值在更高维度上的永恒“在场”。

2024级新媒体技术4班 荣贵阳

指导教师:覃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