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当我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观看电影《焦裕禄》时,焦裕禄同志那高大而光辉的形象便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我内心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深受触动,感慨万千。
影片中,焦裕禄同志临危受命,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那时的兰考,内涝、风沙、盐碱地“三害”肆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焦裕禄同志没有丝毫退缩,他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用双脚丈量兰考的每一寸土地。在狂风呼啸的沙丘上,在洪水泛滥的河堤边,在贫瘠荒芜的盐碱地里,都留下了他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亲自带领干部群众查风口、探流沙、找水道,为治理“三害”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种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焦裕禄同志心中始终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患有严重的肝病,却常常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用一根硬东西顶在肝部,时间久了,他坐的藤椅都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牵挂的依然是兰考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他这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为之动容。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以权谋私的现象。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电影中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焦裕禄同志的女儿因为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被同学嘲笑,回来后向他哭诉。焦裕禄同志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衣服破了可以补,补好了还能穿,不能浪费国家的钱。”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焦裕禄同志不仅自己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还严格要求家人,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坚守道德底线,保持清正廉洁,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焦裕禄精神这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2024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班 龚银涛
指导教师:覃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