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改革 >> “红色光影”学堂 >> 正文

先辈脚踏湘江水,我辈自当立浪头

发布者:董俊林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24日 18:26 [来源]: [浏览次数]:

《血战湘江》宛如一部雄浑激昂的战争史诗,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在我的心灵深处掀起了惊涛骇浪,让我对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影片伊始,便将观众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湘江边,战火纷飞,枪林弹雨如死神的镰刀般疯狂挥舞。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喊杀声,如同敲响的战鼓,一下下撞击着我的心房。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他们的身影是那样的坚定,面对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敌人,没有丝毫的畏惧。每一次冲锋都是对生死的无畏挑战,每一次坚守都是对信念的执着捍卫。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烈画面,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让我对红军战士们肃然起敬。

片中的人物刻画细腻入微,我们紧跟毛主席的视角,看到了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仿佛是一座丰碑。林裁缝一家满门忠烈,他们本是普通百姓,却因对革命的信仰投身战斗。林裁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紧紧抱住军旗,那面军旗不仅是军队的象征,更是他们心中革命理想的寄托。他用生命捍卫了尊严和信念,让我看到了普通民众在革命浪潮中的伟大力量。领导们的形象更是令人动容,他们肩负着重大责任,在复杂艰难的局势下,努力权衡利弊,果断下达命令。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战争残酷的无奈,更有对胜利坚定不移的决心。

影片中,最让我感到痛惜,便是因为,博古错误的领导而导致的时机缺失,大批优秀战士牺牲,我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惋惜。他们本可以在后面的抗日战争大放异彩,却因为,博古等人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牺牲。影片中,因为博古俄国共产国际的身份,便看不起中国革命的行为更是让我感到愤怒。所以,我更坚信自强的道理了。

影片里,在艰苦情况下,红军们没有放弃,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没有言语,质疑更让人动容。在缺药的当时,毛主席,将宝贵的药品让给了前线战士。在打败仗时,百姓的支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场景。在战士们疲惫搬运物资时,客家人的民歌。种种场景,展现我党的军民一体,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民军队性质。

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红军战士们展现出的信仰力量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整个湘江。他们明知前方是绝境,却义无反顾地向前。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是对革命理想的追求,是对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念。这种信仰超越了生命的界限,让他们在湘江之畔奏响了一曲悲壮的赞歌。与敌人激战数日,红军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火种延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也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血战湘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部生动的教材,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它让我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同时,它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和弘扬红军战士们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班 董俊林

指导教师:陈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