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完《血战湘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惨烈又震撼的一幕幕如同一座座沉重的浮雕,镌刻在记忆深处,不断叩问着灵魂,激荡起汹涌的情感波澜。
影片伊始,紧张压抑的氛围便扑面而来。红军队伍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面临着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形势岌岌可危。而湘江,成为了红军生死存亡必须跨越的一道天堑。镜头聚焦在一个个鲜活的战士身上,他们衣衫褴褛,满脸疲惫却透着坚毅,眼神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战斗打响,枪林弹雨瞬间将宁静的湘江两岸化作修罗场。炮弹呼啸着砸落,炸起漫天尘土与血花,硝烟弥漫得让人几近窒息。红军战士们毫无惧色,高喊着口号,如汹涌潮水般向敌人阵地冲锋。林裁缝,这位平凡又伟大的父亲形象,怀揣着为儿子报仇、为革命献身的信念,扛起枪冲向敌阵,即便中弹倒下,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榴弹扔向敌人,那是底层民众对压迫的抗争怒火,对光明未来的质朴向往,他倒下了,却成为无数为理想捐躯英烈的缩影。陈树湘师长更是令人动容,腹部受伤被俘虏后,他以惊人的意志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宁死不屈,捍卫了红军的尊严与信仰,用生命践行对党的忠诚,他的决绝如一道利刃,划开生死抉择的惨烈,也斩断敌人妄图从精神上击垮红军的幻想。
在这场血战中,红军高层的战略博弈与争论穿插其间。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尽显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危害,他们脱离实际,盲目坚持正面硬刚,让红军陷入绝境,而毛泽东等同志虽身处困境,却始终保持清醒,据理力争,试图扭转战局。这不仅是军事路线的交锋,更是关乎红军命运走向、革命火种能否存续的关键较量,它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之于革命胜利的核心意义,错误思想一旦掌权,便是万千子弟兵付出血肉之躯的惨痛代价。
红军战士们以命相搏、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最终撕开一条血路,成功渡江。那满江血水,浮尸漂橹,是战争残酷的无声控诉,更是红军坚韧不拔精神的血色见证。他们用热血染红了湘江,为革命保留了珍贵的有生力量,让中国革命在绝境中觅得一丝生机。
观影毕,眼眶湿润之余,满心敬畏与反思。敬畏先烈们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崇高境界。反思当下生活之来之不易,和平年代安逸常让人淡忘先辈苦战。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将红军战士的信念融入日常奋斗,遇困难不退缩,以拼搏续写盛世华章,不负先烈热血倾洒,让湘江血战精神照亮逐梦征途,为民族复兴伟业砥砺前行,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班 程颖
指导教师: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