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感动中国给予钱学森先生的颁奖词,短短不过几十字,便简单概括了一代科学巨匠的一生。
钱学森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无论是归国途中闯过重重险阻,还是回国后呕心沥血改善科研环境,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尽自己的努力,建立一番不朽功勋,抑或是作为教育家不保留地传承知识,把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学生,先生之树每每落到后学者身上,就会像先生在引力前对月亮一样“倾倒”,先生如灯塔一般的事迹让新时代青年的未来明亮起来。而在《钱学森》这部影片中先生打死不接美国的优渥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祖国的情节让人心生感伤,一部好的影片总会在主人公为祖国奉献精神上激起共鸣。钱学森先生对祖国的爱是深沉热烈的,属于先生的爱内化到心的深处,成为先生一种内在的性格特质。如此特殊的年代,美国使钱学森先生威逼利诱、各种刁难,都不让钱学森先生屈服,在一个个艰难险阻面前,钱学森先生想到的就只是回到祖国,去为祖国新中国尽力。
祖国,其实一直都是我们追寻所在的地方,只是当我们受了委屈,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中,却发现并不那么一样容易。钱学森先生回国后的经历自然也令我们敬佩。当时新中国一片空白,科研条件恶劣,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优越的资金,就连基本的科研环境都没有保障,考验可谓一座一座的压在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身上。但钱学森先生为先人扎实的理论支撑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同样一心想要为新中国建设而奋斗的科研工作者们,开辟了一条通天的激烈的道路。从简单的实验室,到广阔的戈壁滩,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书写了可堪大用的一笔一笔航天事业的里程。
“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是对祖国最好的报答。这一伟大的成就离不开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努力的岁月,离不开无数个日夜的失败后重新继续的努力。他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敬仰。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步骤都严格要求精确。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他对科研工作的认真负责。他的目光总是坚定地望向更远的地方,也许那不知名的地方在荧幕前的我们并不知道他在看向哪里,但在钱学森先生眼里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前景。
钱学森不仅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是一名高瞻远瞩的教育家。因为外长留学,所以知晓人才对于国家科技的重要性。在潜心科研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所以才会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大量培养新生力量。
从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精神。这是一种跨越时代的经典精神,在今天仍熠熠发光。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裕、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不能忘记像钱学森一样为国家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前辈们。
新时代的我们应向钱学森学习,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热爱祖国,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勇往直前,决不放弃;在工作学习中严肃认真,追求优异。以钱学森为榜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钱学森一生犹如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2022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班 甘程铭
指导教师:陈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