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改革 >> “红色光影”学堂 >> 正文

铭记湘江战役,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者:邹涵檬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02日 22:53 [来源]: [浏览次数]:

窗外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将我的思绪从电影中带出,却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历史书上那简短的一笔,背后却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湘江。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故事。而在电影之中,因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且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没有实践经验导致了红军五次反围剿失败,损伤惨重,战况都是“十万火急”,后来八万多人的红军,剩下的不过三万余人。但大部队在无数红军战士拼死战斗下成功的渡过了湘江。

在湘江奋战的几天几夜,英勇的共产党战士用鲜血铸成了铁血长城捍卫自己的家国,他们拥有的只是当时最为落后的武器,他们所面临的也是当时最为严酷的环境。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枪林弹雨都是压垮每-一个人的大山。但是作为共产党人,他们始终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滴血”。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大好年华,也许他们也有自己日日夜夜思念的亲人,但保护这大好山河才是他们的初心使命。染红湘江的每一滴血都是红军战士坚定的选择,捍卫的家国长城都是共产党人最坚实的后盾,湘江军团的红色革命精神就是守护华夏大地最好的保护色彩。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红三军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抵抗敌军的进攻,部队已经快打完了,他几乎用哭诉的语调在震耳欲聋的阵地上给彭德怀打电话汇报战况,彭要求继续坚守阵地,李师长二话没说,继续投入战斗,为了给大部队争取过江时间,,带领官兵与敌人肉搏。三十四师以区区7000余人抵抗住了敌军数万精兵的轮番进攻,当看到以血肉之躯去爆破坦克时,让我感到震撼心扉。我想,正是三十四师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军命,以全军覆没的决绝姿态誓死捍卫枫树脚,才为大部队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从而顺利过江,保全了党中央。

天公且泼墨,在筑人间好山河!回顾湘江血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而生于新时代的我们早已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美好生活,前人为我们栽下乘阴之树,我们应该继续保护好这颗大树,展望未来,开启新征程,更需要我们,百载春秋砥砺奋进,归来仍是风华正茂。昔日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早已穿过历史的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雄伟巨轮。我们的红色文化正驱动着中国巨轮稳步前行,学习红色文化,是每一个新时代新青年该要奏响的主旋律,让我们这一代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红色基因刻进骨髓里;将红色火炬传承下去。越是狂风暴雨,越能劈波斩浪,越是高山群峰,越能开辟天地,越是艰难险阻,越能伸出克服重重阻碍的勇气,让我们带着勇往直前的勇气去探索追求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哪怕惊涛来的不容分说,哪怕沧桑不曾善罢甘休!

数字媒体技术 邹涵檬

指导教师:邱秀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