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江战役,是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是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北部所发生的与国民党军队发生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以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
讲述了李德、博古等人对“左“倾冒险主义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军事指挥路线,在国民党50万兵力“围剿”下,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的背景下,而红军为突破国民党军第4到封锁线的惨烈战斗,五万红军战士牺牲在湘江两岸,其中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故事。
在画面呈现上,影片生动形象。战争场景的描绘极为逼真且宏大,硝烟弥漫的战场、如潮水般汹涌的敌军、红军战士们奋勇拼杀的身影,都通过细腻而震撼的镜头展现得淋漓尽致。湘江上,江水被鲜血染红,炮弹炸起的水花与战火硝烟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极度惨烈的氛围。从人物塑造来看,众多角色形象鲜明且饱满。毛泽东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对红军命运的深切担忧,他极力坚持正确的军事路线,在困境中依然沉稳坚毅,其形象体现出伟大领袖的睿智与担当。彭德怀则是英勇无畏、脾气火爆的将领形象,他身先士卒,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对战士们关怀备至,那种铁血柔情令人动容。还有普通红军战士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春芽子。春芽子就是陈树湘,而春芽子是毛泽东对他亲切的称呼,寓意着革命的苗子。春芽子在枫树脚下,面对的十几倍于己的强大敌人,他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奋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他敌人打开了肠子,为了不做他们的俘虏,最后,扯断了自己的肠子,他为了苏维埃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红军战士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血战湘江》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和平的珍贵与胜利的不易。让我们以先辈为榜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奋勇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使这份伟大的革命精神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永不磨灭,永放光芒,向着光明的未来昂首阔步,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数字媒体技术 洪荣巧
指导教师:邱秀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