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改革 >> “红色光影”学堂 >> 正文

赓续红色司法精神,担当时代正义使命

发布者:张潞艺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05日 20:38 [来源]: [浏览次数]:

谈及正义,法院的法槌、律师的激辩、法官的宣判,这些场景往往率先浮现于脑海。然而,真正能直击我们心灵深处的,并非这些浮于表面的符号,而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笃定前行的无名英雄——在风雨如晦的时代,怀揣着对人民深沉的热爱与对正义执着的信仰,毅然挺身而出的法官们。影片《红色裁判》为我们展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那不仅是红色司法的起点,其散发的司法光辉,直至今日,仍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影片伊始,细妹和她的朋友带着“旧社会”的习性,在裁判员面前下跪。此幕令人心头一震:在封建陋习积重难返的当时,司法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权力的彰显?还是冷漠的裁决?答案是否定的。裁判员温暖且坚毅的话语,穿透历史的厚重帷幕:“现在不兴旧社会的那一套了,别跪着,你站起来,我们才是平等的。”这话,不单单是对封建陋习的有力批判,更是“司法为民” 初心的激昂宣告。这一刻,仿佛能看到那群年轻的裁判员,于时代的风口浪尖穿梭,满怀着热血与理想,发誓要让每一个民众的声音都被聆听。

影片节奏看似轻盈,却悄然融入了沉甸甸的责任感。裁判员们不辞辛劳地走村串户调查案件,他们的目的不仅是揭开真相,更是为了承载那些贫苦百姓的希望。尤其是在“矮古师傅”家的场景,裁判员们与百姓平等交流,用真诚打破阶层的隔阂。人们开始称他们为 “政府”,这不仅是对裁判员职责的认可,更是对司法力量的敬重。此时的司法,不再是冰冷的象征,而是化作温暖的力量,成为为百姓伸张正义的坚实护盾。

影片中,信念与责任交织的精神令人心潮澎湃。刘义博和李子斌的分歧,虽源于不同的思考角度,但都凸显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刘义博自掏腰包买下盐贩子的盐,其举动虽冒着风险,可他内心的坚定与理性令人震撼。而李子斌的理智与支持,也让人感受到,即便在革命的炽热年代,司法者仍能秉持理性与尊重。即便面对不同意见,他们始终站在群众利益的立场,最终达成共识。“我们是同志关系,应该互相信任,有什么话说开了就好,都是为了百姓嘛!”这句质朴的话语,传递出司法工作者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这种信任与默契,是法律执行过程中最坚实的基础。

影片尾声,细妹申请加入革命队伍,刘义博与她握手:“欢迎你,细妹同志!”这一简单的握手,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真实而珍贵。这份革命友谊,早已超脱个人得失,成为一种共同的精神纽带,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力量,诠释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

《红色裁判》不只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场心灵的净化。在现代社会,或许我们不会再目睹那样的革命烈士,但依然能从影片中汲取力量:司法的意义,并非权力的象征,而在于为民请命、为正义发声的初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切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承载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未来的司法工作,同样需要像影片中的红色裁判员那般,怀着炽热的情怀,为人民守护公平与正义,跨越历史的沧桑,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红色裁判》让我领略到红色历史中的司法精神,也促使我重新审视当下我们肩负的责任。在当今社会,正义与公正依旧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这份追求,不应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化。让我们在这道闪耀的司法之光引领下,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行!

2024级自动化类 张潞艺

指导教师:何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