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改革 >> “红色光影”学堂 >> 正文

英雄不朽 信仰永恒

发布者:谭欣悦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9日 17:43 [来源]: [浏览次数]: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是湘江百姓流传下来的古话,这也向我们展现了曾经血染湘江的英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

《血战湘江》这部影片以中国历史上的湘江战役为原型,讲述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陷入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的艰险围堵之中。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开启多天多页的艰苦奋战。此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高达16个师,77个团,红军在国民党的湘军和桂军的夹击下,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其中,当时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更是不足一千人,成为了一支身陷重围,无法渡江的孤军。面对着高于我方十几倍军力的强敌,师长陈树湘带领其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筑起坚实盾墙,为红军渡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渡江后,中央红军由八万六千人锐减为三万余人,数以万计的的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搭起了渡江的“桥梁”。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林裁缝一家,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作为一名身处战乱时期的普通手工艺人,面对战火硝烟,他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红军,他通过提供衣物帮助伤员,在精神上给予大家鼓励,更是为了战争胜利,将自己的四个儿子都奉献给红军。在强渡湘江时,当林大哥看到自己大儿子的队友倒下时,他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做出逆行者的举动,接替倒下的红军战士用身体支起机枪,当他看到通过努力,与大儿子亲自用双手将湘江上空的公民党的战斗机一架一架打毁的时候,他笑了,那是革命的笑容,那是信仰的力量。电影中的老林不仅是老林,更是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令人敬佩和学习。

影片中,当毛主席听到一个红军感染疙疾后,他毫不犹豫的把中央发给他的“金鸡纳霜”送给了他。在物资有限的情况下,他的行为无疑把自己置于一个危险境地中。但是他却发自内心的期许,让更多的战士渡过湘江。即使他无数次的向李德、博古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他们并不接受,但他没有放弃,只是一遍一遍的用激进恳求的语气重复自己的计划。在计划没有被同意的情况下,他也还是按照李德、博古他们的计划执行,因为他不能让红军们出现反抗心理。毛主席送药的行为让我看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红军的爱护,他面对战事顾大局,识大体,把大局放在第一位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血战湘江,几人能还?《血战湘江》所刻画的先辈们正是靠着“不惧艰险,革命必胜”伟大信仰,才迎来了湘江战役的胜利。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当牢记历史,学习红军战士的不惧艰险,不畏困难,坚定向前的坚实意志和钢铁般的斗争精神。是他们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时代。我们应当怀有感激之心,敬畏之情,好好学习,坚定信仰,像他们一样为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班 谭欣悦

指导教师: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