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战湘江》讲述的是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湘江战役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内外的重重压力,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使得红军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这部电影成功的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在观影过程中,我深感热血沸腾,痛哉革命先烈。影片中,湘江战役的惨烈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李天佑率领红5师担任军团前卫,奉命在新圩抗击国民党两个师,与敌军大战3天3夜,最终完成掩护中央机关纵队安全渡过湘江的任务。红34师师长,14岁跟着毛主席参加革命,毛主席叫他春伢子,机智骁勇,在枫树脚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兵力远超红军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后因情报系统毁坏,无法与中共红军大部队取得联系,为掩护中共红军主力渡过湘江,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宁死不当敌人的俘虏,绞断肠子,壮烈牺牲,为中共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红四团团长,面对多于自己几倍的敌人毫不畏惧,在觉山铺同敌人肉搏血战,率领部队向国民党军设立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湘江挺进。 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从红军身上我看到了两个字——“信仰”。没有信仰,林裁缝不会带着四个儿子加入红军;没有信仰,二纵的官兵不会在收到中革军委的命令前擅自卸下辎重;没有信仰,三十四师不会在明知对方的兵力是自己十几倍的情况下仍然担负后卫任务,直到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没有信仰,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不会在敌人的担架上趁敌不备绞断肠子英勇就义。
影片也揭示了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路线。博古和李德一味纸上谈兵,僵化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和军事理论,不顾及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执意负辎前进。他们的错误决策致使红军在此次战役中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我深刻认识到,正确的领导与决策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对左倾错误的痛恨,深感红军用血肉之躯换革命成功牺牲之痛。
在影片中,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两句话让我不禁潸然泪下:“如果我老毛无法改变目前的局势,请他原谅。”“乡亲们,莫要失望,我们打了败仗,让你们心痛了,我们对不住你们。”在他眼里,战士不仅是战士,百姓不仅是百姓,他们更是他的兄弟姐妹,和他流着同样的血,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所以他才伟大,才永远被歌颂和纪念。
在观看《血战湘江》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与牺牲,更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教会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明白来之不易的幸福。湘江战役的惨烈,让我意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有责任去传承这种精神,将其融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融入自己的血脉里,体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落实到对党和事业的担当作为上。
历史的教训也提醒我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能轻言放弃。影片中红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战斗,拖着几十吨的辎重前行,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同样适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保持这种不屈不挠的态度,勇于面对各种挑战。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并继承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要居安思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级互联网金融1班 涂 凯
指导教师: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