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战湘江》是一部令我心灵震撼的战争题材影片,它的历史波澜壮阔,血淋淋的剖开了红军革命的伤口,把那段惨烈而悲壮的岁月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许多情节在我脑海中久久不散。
影片中,战士们经过两道都是百姓房屋的街道,那场景十分令我动容。当时的红军战士们已经非常疲惫,衣衫褴褛地穿越村庄时,百姓们怀着对红军的爱戴与不舍,自发地拿出馒头、鸡蛋等吃食,然而红军战士们却并未接受,只是闷头赶路。百姓们看着战士破烂的衣衫和单薄的身形,他们知道这是战士们体谅百姓的生活也并不富裕,而他们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就是人民的军队!直到毛主席看到乡亲们眼中的热泪,感受到了这份军民鱼水情的深厚与热烈,才下令用银钱换取一些吃食。这一细节,彰显了红军在纪律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平衡,他们不是不饿,只是他们有着更高的信仰和操守。
还有那位老兵的故事更是如同一把尖锐的刀,刺痛着我的心。他的三个孩子都在战争中离去,其中一个孩子在湘江桥头端着机枪奋勇射击国民党军队的轰炸机,以掩护红军过江。当父亲看见协助他端枪托的战士牺牲后,这位父亲丝毫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跑回去帮儿子托枪。这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更是一名红军战士对战斗的无畏坚守。最终,父子二人一起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水,他们的身影在战火中铸就了不朽的丰碑。这种牺牲,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只是为了心中那永不熄灭的革命之火。
战士们死守阵地的场景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多次,这也是影片中最令人揪心的画面之一。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前赴后继,他们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定信念,顽强地抵御着敌人的进攻,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放弃。战壕已经被战士们的鲜血灌满,敌人的枪炮仍如雨点般密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对革命的忠诚,对胜利的渴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军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战斗后期纷纷逃窜。对他们来说,战争只是为了那一点银钱,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的信仰瞬间崩塌。在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面前,他们显得如此渺小和怯懦。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红军战士们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韧。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防线,捍卫着理想和信念。他们对百姓的爱护,对纪律的遵守,对战友的深情,对敌人的无畏,都源于他们心中那份伟大的信仰。他们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摆脱压迫和苦难。这种信仰让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顽强的斗志。
《血战湘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事迹应该被铭记,他们的精神应该被传承。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在新时代中,秉持着先辈们的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红军战士们的精神之光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不能忘记,在湘江畔,那些为了正义和信仰而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02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廖彩彩
指导教师: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