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改革 >> “红色光影”学堂 >> 正文

用“我”之一生,创泱泱中华

发布者:冯双庆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25日 22:44 [来源]: [浏览次数]:

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红色影片《一生交给党》,该片讲述的是1927年发生“4.12政变”事件,大批共产党员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周逸群、金童、肖虹等中共党员与国民党特务组织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周逸群协助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为党的军队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了其一生交给党的宏愿。

早在黄埔期间,周逸群曾在家信中附词一首,真切表达了他决定以身许党、投身事业的革命情怀。词中写道:硝烟弥漫中华,有斑斑血泪,遍体痕伤。军阀横行,列强争乱,九州魔怪猖狂。今日宏愿酬,一生交给党,斗志昂扬。愿为工农革命,洒热血一腔。词分上下两部分,气势宏然磅礴,落笔铿锵有力,上半部分从中华民族面临的现状说起,阐释了堂堂礼仪之邦,如今硝烟弥漫、遍体鳞伤,而且军阀横行、魔怪猖狂,已经到了丧国失地的悲惨境地;下半部分表达了周逸群的铮铮誓言,愿以一腔热血践行革命初心,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不惜要“洒热血一腔”,投身于革命的巨浪中,浩然正气充斥其间,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在影片中周逸群同志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坚定的眼神、果敢的行动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都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一生,是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对革命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生,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在革命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苦难,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切实的去体会到其中的艰辛,那种在战火纷飞中前行的感觉,那种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仰的执着,真的是需要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的,在剧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炮弹认识他周逸群吗?”;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女同志最后时刻仍无悔,读着一生交给党,当时情况危急,在人力与先进的科技做斗争中,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种精神力量是如此强大,足以撼动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好的生活前提是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很庆幸也很骄傲出生在中国,在强大祖国的庇护下学习、成长,每每听到其他国家的噩耗,更是无比的庆幸与骄傲;周逸群,他出生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广大的劳苦大众能有饭吃、有衣穿,他积极投身革命,与敌人斗智斗勇,用打动人心的谈话与讲演,吸收了很多普通百姓投身到革命当中,策反了国民党将领转至共产党的麾下;在革命同志的掩护下,他躲过了暗杀,他是新中国的无数个缔造者之一,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而他的战友们,很多在十几岁、二十几岁就永远的离开了,他们也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而他们的一生,太过短暂,他们还来不及看到新世界,就浴血牺牲了,很多人连名字可能都没留下,这样的先驱数不胜数,而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因为有着这些千千万万的、有些很早就长眠了的烈士,有些陪着新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革命军人,他们用他们的一生去书写革命的道路,共同创建了如今的泱泱中华;他们,是最可敬的!

革命是文化进步和思想觉醒的必然结果,它打开束缚的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让人们能够自由地创造和发展,每当一个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兴起的时候,都会引发人们对旧制度的反思和批判,这种反思和批判会推动人们的思想觉醒,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从而更加积极的加入到革命中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种一旦点燃,就会迅速蔓延开来,形成熊熊烈火,革命的火种是消灭不了的,黑暗总会过去,革命必然会到来!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贯通19班 冯双庆

指导老师:李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