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形势与政策 >> 正文

探寻巴渝文脉 传承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红岩木铎导游社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

发布者:刘渝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14日 19:53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4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綦江校区)指导红岩木铎导游社于巴人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吴如涛、刘渝两位老师带队,红岩木铎导游社协同组织,各专业共30余名学生参与。

“巴”是重庆人先祖的精神符号,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巴人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专门展示巴人、巴国、巴文化的国有专题博物馆,以冬笋坝遗址出土的巴文化文物和近年来三峡库区巴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为重点,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巴人发展历史,处处可寻重庆文化的根脉,是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活动伊始,讲解员带领师生们步入巴人博物馆一楼“巴人巴国巴文化”基本陈列展厅。一进展厅,古朴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陶罐表面粗犷的绳纹、兵器刃口依稀可见的寒光,无不诉说着重庆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在讲解员精彩讲解下,同学们纷纷俯身细看玻璃展柜,透过极具地域特色的古代巴国物质遗存,感悟其背后承载的三峡壮歌、巴人骁勇、抗战精神等厚重历史记忆。随后,师生登上二楼,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巴国将军蔓子刎首留城、忠信两全的英雄壮举,以巴蔓子将军为代表的巴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敢作敢为的人文精神深深滋养着在场的师生。

参观结束后,红岩木铎导游社社长陈真旺同学表示:“站在巴将军蔓子的雕像前,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重庆城市精神。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今天却在古代巴国物质遗存上触摸到了这种精神的温度。作为导游社成员,我们不仅要讲好红岩故事,更要把这片土地的文化血脉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重庆城市精神的背后,闪耀着巴人刎首留城的精神光芒。”通过此次的实践活动,大家近距离感受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纷纷表示要践行重庆城市精神、传承和弘扬巴渝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力量。

回望悠悠岁月,聆听巴渝回响;探寻千年文脉,赓续文明薪火。此次巴人博物馆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实践环节,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文化寻根之旅,引导青年学子在探寻巴渝文脉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感悟先民智慧中传承中华文明,生动诠释了学校完满教育理念的育人内涵。

文:刘渝

图:刘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