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深化历史与现实融合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于2025年4月9日下午在4101教室开展第八次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何林老师主讲,围绕“英国打开清朝大门的三阶段”专题,从“历史镜鉴-现实映射-教学转化”三个维度系统梳理教学逻辑,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何林老师以“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到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为主线,运用“三阶段分析法”贯通历史与现实的逻辑链。在语言张力对比分析环节,通过对比1793年马戛尔尼觐见乾隆与2021年中美阿拉斯加会谈的外交场景,结合《怀柔远人》史料,剖析外交语言从单向宣示到平等对话的演变;在制度较量数据呈现环节,以广州十三行贸易体系与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案例,对比1820年广州进出口数据与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直观展现从被动开放到主动改革的制度性突破;在历史叙事现实启示环节,借助AI工具分析1840年英国议会“自由贸易”话术与俄乌冲突外媒报道关键词云,引导学生识别历史与现实中的叙事策略,深化“历史解释权即战略主动权”的认知。

磨课结束后,团队教师围绕故事化教学资源构建、数智化场景打造、历史现实深度联结等方向展开研讨。团队带头人靳银霞老师指出,通过自贸港建设与十三行贸易的对比教学,学生既能感受历史之痛,更能理解中国突破封锁的智慧。中外交往从朝贡体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脉络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素材,有效增强了课程的思想引领力和育人实效。
此次磨课活动不仅构建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框架,更为教师团队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实践平台。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历史与现实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历史洞察力和时代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扎实基础,持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图:鄢星
文:何林